目前位置:
Boccia入門
Boccia入門

BOCCIA,來自拉丁文中的Bottia,「球」的意思,發音為”bot-cha”,在台灣稱作「地板滾球」,在其他華語地區也翻作「硬地滾球」。

地板滾球(BOCCIA)原本是古希臘的一種投擲遊戲,經過修正後,成為一種使用極少的肢體動作,卻需要運用策略和技巧的活動,是特別針對重度動作控制困難的身心障礙者所設計的競賽活動,1984年列入帕拉林匹克奧運(Paralympic,簡稱帕運)的比賽項目之一;而1989年國際腦性麻痺運動休閒協會(CPISRA)成立,定期召開會議,並制訂地板滾球相關的比賽規則及競賽制度;2013年由國際地板滾球運動協會(BISFed)接手統籌地板滾球相關事務。

台灣近二十年開始積極推動地板滾球運動,以學校單位(特教學校)、醫療復健機構、社福單位、身心障礙教養機構為主要的推動對象,結合醫療、教育、運動等三大領域,除了腦性麻痺者外,擴及其他肢體障礙者(肌肉萎縮、脊髓損傷、罕見疾病等)、心智障礙等族群,2015年聯盟開始發展樂齡地板滾球,2017年更成為發源地英國外,第一個推動視障地板滾球的國家,目標將地板滾球推廣成為全民運動之一。

註:地板滾球(Boccia)和特奧滾球(Bocce)、法式滾球(Pétanque)不同,雖然規則相近,皆是以接近目標球為主要的計分方式,但場地、球具、參賽對象皆不相同。特奧滾球是特殊奧運會中的正式比賽項目,而法式滾球則為世界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