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 / 楊詠菘
BISFed於2013年成立後針對現行規則做了一些重大的變更,其中較大的改變是關於''投擲時間"和"球具規格"的部分,這兩個部分對於選手在場上的表現可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,一旦這個部分做出改變,相對地在平常的訓練方式也必須要做出因應。尤其是球具改變的部分,有鑑於目前選手所使用的球都偏軟,甚至已經不能稱之為球,有的軟到甚至像是一個"袋子",而這樣的球組卻能通過現行的規則檢測,現行規則只要最大圓周長不超過278mm就可以通過檢測,但針對軟硬度的部分並無特別的限制,很多人針對球具過軟的部分提出質疑,認為過軟的球往往會影響比賽的公平性,有鑑於此,BISFed認為關於球具的規格應重新檢討,並制訂一套新的球具檢測方式,而這樣的決定也獲得BISFed競賽與規則委員會的一致同意。但這樣重大的改變當然不能貿然的實施,所以BISFed也頒布了一套關於規則變更的期程:
(一)2014/5/1~5/4 BISFed World Open Event in Montreal:這是BISFed在2014年的第一個國際性賽事,在這個賽事當中將沿用舊制的球具檢測方式,但同時也會試用新的2種球具檢測工具。如果選手的球組未通過新的檢測方式,也會將結果告知選手,且最後將決定將使用2種檢測工具的其中一種。
(二)最晚在2014/5/9前宣布將使用哪一種檢測工具,BISFed將擁有該檢測工具的版權,並會生產該種檢測工具並開始販售。
(三) 2014/6/18-22 BISFed World Open Event in Povoa:繼續使用舊制的檢測方式,但同時使用新制的檢測方式,並將測試結果告知選手。
(四)2014/6/23在BISFed World Open Event in Povoa後宣布新制規則(2.1)
未來選手的球組將在賽後隨機進行檢測,若球組未通過檢測,將被沒收該場比賽,若再下一場比賽受檢仍未通過,將被取消比賽資格。
日前BISFed發表了其中一項球具檢測工具的原型,檢測工具有以下幾個特性:
1.他是一項裝置 2.手提式 3.能簡單使用 4.透明並能看到測試結果 5.測試結果長期一致
BISFed在網路上提供該檢測工具的影片進行說明,未來比賽用球將使用該檢測工具進行三種測試,球必須同時要通過三種測試才算是比賽合格用球:
1.球的圓周不能太小 2.球的圓周不能太大 3.要能正確的滾動。該檢測工具使用一個類似軌道的裝置(如影片所示),球要能從上方圓孔掉落並從軌道的頂端滾下,並要能卡在軌道的底端,這樣球就代表不會太軟,通過測試,可以在比賽中使用。若球軌下之後通過軌道的底端,代表這樣的球偏軟,未通過測試,不能在比賽中使用。三個測試當中以第三個測試最為關鍵,幾乎目前選手所使用的袋形軟球都無法通過第三個測試。
影片當中提供了幾個球進行範例說明:
A1:通過三個測試,為合格比賽用球
A2:圓周太小,未通過測試一,不合格之用球。
B1:通過三個測試,為合格比賽用球。
B2:通過測試一、二,未通過測試三,不合格之用球。
C1:通過測試一,但未通過測試二,因圓周太大,不合格之用球。
C2:通過測試一、二,但停留在軌道頂端,因而未通過測試三,不合格之用球。
原文出處: